5月5日下午,蘋果應用市場App Store出現大面積癱瘓,輸入微信、QQ等關鍵詞后均無正確搜索結果,而一些并不相關的小眾應用卻排在搜索結果的前幾位,也因此出現了“騰訊系應用遭蘋果下架”的烏龍新聞。
事后蘋果方面表示除App Store之外,iTunes、Apple Music的搜索功能在全球范圍內都出現了問題,原因是正在調整搜索算法,而并非猜測的服務器受到攻擊,這與此前傳出的“App Store將推競價排名”的傳聞相一致。
一說到“競價排名”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恐怕就是百度,魏則西事件讓這個詞人盡皆知,而且留下了一些不太好的印象。“競價排名”顧名思義即誰給的錢多誰就 排在排行榜的前幾位,但App Store的競價排名遠沒有這么簡單,對于用戶來說,是否之后搜索出的內容會出現變化?對于廠商來說,是否自家的產品永無出頭之日了呢?
App Store的嚴格是出了名的,由于審核過程很長,很多App都是先有的Android版本,隨后iOS版本才會上架,且一旦有瑕疵就要面臨審核不通過的風 險,上架時間也會向后推遲。早期的App Store排名算法總是不斷更改,讓刷榜的難度加大,因此想要在排行榜中露個臉是相當不容易的,可現在卻不一樣了,隨著刷榜公司的出現,霸榜問題已經越來 越嚴重了,因此,蘋果采用了一種很機智的方式來解決,即“競價排名”,既然總是要刷榜的,不如這個活兒就讓蘋果來干吧。
刷榜的危害顯而易見,只要舍得花錢,長期排在排行榜的前列并不是沒有可能,刷榜公司可通過手動或機器等方式不斷重復下載一款App,并依靠花錢買評論的 方式讓好評度保持在4星以上。高階一些的刷榜則是通過優化關鍵詞提高曝光度,當用戶輸入某些詞匯后這款App將排在第一位。不過由于留存率低,卸載率卻很 高,這些廠商在看到短暫的收效之后,卻無法長久保持,一旦有更壕的廠商出現,馬上就會被壓下去,不但小廠商沒有出頭的機會,反而將刷榜的價格一路炒高,形 成惡性循環。
蘋果官方的競價排名雖然同樣是“價高者得”,但有可能價格會公道一些,算法和機制更加成熟和公平,既給了小開發商機會,也不會讓大開發商長時間滯留在排行榜中,讓競爭保持在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當中,最大限度的減少外界干擾。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競價排名確實是一個賺錢的絕佳途徑。早在一年前,蘋果的老對手谷歌就嗅到了這其中的商機,并馬上推出了競價排名服務,不僅是應用商店,搜索、YouTube等渠道都可以花錢購買推廣服務,谷歌也因此賺了個盆滿缽滿,蘋果眼紅也不足為奇。
截止至去年年底,蘋果商店中的應用數量總和已經超過了170萬(中國區超過了150萬),每天都有數百至數千款新應用上架,要在這個龐大的商店中尋找自 己真正需要的,難度可想而知,優化搜索勢在必行,而競價排名可迫使開發商更加注重自家產品的關鍵詞,反向提升應用質量。
當用戶聽到蘋果要推競價排名時,評論幾乎是一邊倒的罵聲,在5月5日蘋果市場出現問題之后,這種不滿情緒一次性爆發出來,大家痛罵蘋果只認錢,卻沒有想過蘋果其實也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