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7日,盛田昭夫(Akio Morita)和井深大(Masaru Ibuka)創(chuàng)辦了一家公司,它后來成為了歷史上最成功的消費電子企業(yè)之一,這家公司正是索尼,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70歲了。
最初公司的名字叫“Tokyo Tsushin Kogyo KK”(英文名:Tokyo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Corporation),投資只有19萬日元(相當于1500美元),主要制造消費設(shè)備,比如電飯煲、加熱墊,在商業(yè)上并不成功。
1950年,公司開發(fā)了日本第一款磁帶錄音機,大獲成功。1958年公司正式更名為索尼。在最初的歲月里,索尼并非一帆風順,當中有起也有落。
1955年,索尼推出TR-55,它獲得成功,在這張圖片中,井深大拿著一臺晶體管收音機。索尼TR-55用4節(jié)AA電池驅(qū)動,安裝了5個晶體管,它是日本第一臺晶體管收音機,也是第一款安裝穿孔鋁合金揚聲器網(wǎng)格的設(shè)備。后續(xù)產(chǎn)品TR-63更小,共銷售了10萬臺。井深大手中拿的就是TR-63。
1968年,索尼推出第一臺Trinitron電視機KV-1310。Trinitron指的是“單槍三束彩色顯像管”,包括紅、綠、藍色,沒有使用三槍。該圖拍攝于1981年,盛田昭夫靠在一臺30英寸Triniton TV上。
1979年索尼推出Walkman TPS-L2,用2節(jié)AA電池驅(qū)動,配有輕便耳機,定價33000日元(約213英磅,約2000元人民幣)。產(chǎn)品一上市就引起轟動,2個月賣了5萬臺。最終索尼在全世界銷售了1.86億臺盒式Walkman。
1982年索尼推出了Watchman FD-210,這是第一款面向大眾市場的便攜電視機。你可以抽出天線,收看電視直播節(jié)目,電視的屏幕只有黑白色,大小2英寸,它采用了新開發(fā)的平板CRT技術(shù)。
“1994年索尼推出了PlayStation。1995年產(chǎn)品進入歐美,售價299美元(約2000元人民幣),2000年P(guān)S2上市,賣了1.55億臺,成為歷史上最暢銷的游戲機。2006年P(guān)S3問世,它幫助索尼贏得了藍光大戰(zhàn)。最近索尼又推出了PS4,銷量已經(jīng)超過3590萬臺。
1999年,索尼推出機器狗Aibo,它是第一款面向消費者的機器人。當機器狗開始銷售時,20分鐘賣了3000臺。2007年,索尼CEO霍華德
2000年左右時,光碟開始取代磁帶,索尼憑借藍光(Blu-Ray)獲勝。藍光光盤的容量比DVD大,可以裝載高清視頻,方便用戶在家中欣賞高質(zhì)量節(jié)目。
1975年的Betamax磁帶就是一大敗筆,但在20世紀80年代,科技格式大戰(zhàn)卻是圍繞家庭視頻磁帶錄像機展開的,對手是索尼的Betamax和JVC的VHS。
索尼率先推出了Betamax,為了將JVC變成合作伙伴,它甚至允許JVC使用自己的技術(shù)。結(jié)果不盡人意,一年之后,JVC推出了第一臺VHS錄像機。
1992年索尼推出了Mini Disc,它用來替代磁帶,MiniDisc Walkman MZ-1是一款便攜音樂光碟隨身聽,由于預(yù)售的唱片比較少,CD價格更低,加上MP3播放器的推出,2013年索尼停產(chǎn)MiniDisc Walkman。
1998年索尼推出了Memory Stick,Memory Stick很袖珍,沒有活動組件,最初設(shè)計時索尼希望它能用在電腦和小型視頻產(chǎn)品中,比如相機,索尼認為它可以和軟盤、小型數(shù)字存儲格式競爭。
當市場開始接受更薄的SD卡時,根本不需要Memory Stick,它繼續(xù)生產(chǎn)Memory Stick和更小的Memory Stick Pro,同時還支持行業(yè)標準SD和Micro SD卡。
2000年左右時,索尼推出的Sonic Stage同樣沒有成功。Sonic Stage只能在Windows上運行,相當笨重,軟件通過DRM(數(shù)字版權(quán)管理)對版權(quán)進行嚴格控制,結(jié)果導致用戶無法通過拖放操作將音樂從計算機轉(zhuǎn)移到便攜設(shè)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