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業績兩年逆轉:凈利潤創歷史最低
運營商世界網 羅帆/文
10月18日晚間,中國聯通發布驚天預警。2016前三季度,公司盈利僅為15.88億元,較去年同期猛跌80.6%,創歷史最低。“聯通最困難時期”似乎仍在繼續,近兩年凈利呈持續下滑狀態。
根據中國聯通近三年(前三季度)利潤數據顯示,2014年是聯通最為輝煌的時期,凈利潤高達105.6億。但是,好景不長,2015年(前三季度)利潤就已降至81.8億。雖是如此,但降幅仍在可控范圍內。可是,今年聯通卻噩耗連連。先是中期凈利下跌80%,后又披露前三季度凈利下跌80.6%。
聯通屢屢遭遇重創究竟是為何?對此,聯通在公告中似乎闡釋了原因:期內銷售費用預計去年同期明顯上升,以及鐵塔使用費用增加及能源、物業租金等成本投入加大導致網絡、營運支撐成本預計較去年同期明顯上升。
但是,此番話語有些避重就輕,言辭絲毫沒有戳中要害。
4G布局竟讓付出巨大代價
其實,聯通凈利下跌主要還是因為4G布局。從4G用戶的增長上就可以直觀體現聯通的著力點。截至10月18日,聯通4G用戶已達8890萬戶,凈增約4475萬戶,增幅50%。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同樣布局4G,為何移動和電信凈利只增不降呢?核心原因仍在于聯通慢了一步!
2015年7月,電信率先發布“天翼4G品牌”,并計劃下半年在40-50個主要城市推出4G+服務;移動緊隨其后,預計在年底前建立6萬個基站;只有聯通“不慌不忙”,在12月才正式發布4G計劃,比電信足足晚了5個月。
但是,時間不等人。今年6月,我國5G推進組就已經正式發布了《5G網絡架構設計》白皮書。中國將在2018年進行5G試運營,預計2020年5G將正式橫空出世。這就意味著,留給聯通搶占4G市場的時間只有4年,這還不包括建設5G架構需要投資的時間成本。所以,聯通必須在2017年開始之前占領4G市場。
正如長跑比賽一般,跑在最后的選手想要追上第一名必須卯足全力。聯通為了快速建立基站和提高網絡質量也同樣付出了代價,這也正是聯通凈利猛跌的原因。
移動遲來的固網牌照猛烈沖擊聯通
2013年,工信部取消了移動固網業務的限制,允許其進入固定寬帶網絡市場。這意味著,移動終于成為了真正的全業務運營商。此事件曾一度被看衰,就連移動員工都認為這個“遲到”的牌照猶如雞肋。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個不被看好的牌照再次在三大運營商中造成了“腥風血雨”。
移動獲得固網牌照直接產生了兩個影響:其一,原本不賺錢的固網市場,再次掀起新一輪的“價格戰”;其二,移動會通過寬帶奪取聯通和電信的用戶。因為當時,電信和聯通采用的均是寬帶捆綁移動號碼,中移動卻恰巧相反,采用移動號碼送寬帶。結果是,電信聯通寬帶繼續虧損,并且失去大量3G用戶。
聯通未來將何去何從
復盤聯通近幾年的“悲歡離合”,就會發現其中的關聯。自移動獲得固網牌照時,似乎早已預示著今年會出現凈利嚴重下跌的狀況。再加上,聯通后知后覺,4G布局晚人一步,就更增加了聯通趕超移動和電信的難度。
但令人頗為欣慰的是,聯通4G用戶已經在以迅猛的速度上漲。自董事長王曉初接盤后,一直聚焦戰略實施。與此同時,聯通進入體制混改期。無論是先前的子公司合并,還是數字化的布局,王曉初都表現了其高瞻遠矚的一面。
畢竟,聯通凈利下跌只是暫時的。更為重要的是,聯通敢于突破局限。對于聯通而言,此次前三季度業績報告未嘗不是喜報。縱觀聯通的發展脈絡,雖偶有困厄時期。但當5G正式運營時,聯通將會與移動和電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