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將至 千萬網約車司機如何度過“最冷一季”?
運營商世界網 賓文娟/文
網上曾流行過一個段子:“月入兩三萬,睡到自然醒”,說的就是曾經的網約車司機。然而市場瞬息萬變,游走在政策空白邊緣的網約車瘋狂補貼不再,高收入已經觸不可及,數以千萬計的網約車司機正面臨著一場步步逼近的寒冬。
網約車司機生存現狀堪憂
日前,研究機構發(fā)布了一份《2016網絡約車司機生存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各種數據顯示,目前網約車司機的生存現狀堪憂。
無論在哪個平臺,司機最關心的莫過于收入。然而《報告》顯示,目前網約車司機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70%的司機月均收入在6000元以下,這意味著扣除車輛折舊和保養(yǎng)費用1500~2500元后,他們的實際月均收入在4000元以下。
圖為《報告》截圖:各大網約車平臺司機收入情況
與低收入相對的另一項數據是勞時間?!秷蟾妗凤@示,約有86%的司機每天(限號除外)都進行營運,超過70%每天在線時間長達10小時以上,在線時間超過12小時的司機逾四成。
專家分析,網約車司機正在表現出職業(yè)化的趨勢,但是目前過低的勞動收入和過長的勞動時間卻催生了網約車司機群體的不安和惶恐。
另外,《報告》顯示網約車司機中94.4%未簽署勞動合同,社會保障嚴重缺失。在這種“朝不保夕”的情形之中,50%的網約車司機對于自身職業(yè)并不認可,78%的司機表示缺乏職業(yè)歸屬感、隨時可能退出。
網約車細則雪上加霜
目前在中國有將近2000萬的網約車司機。滴滴平臺曾公布有1500萬名司機,易到曾聲稱平臺司機已突破100萬大關,而神州目前可以考據到的最新司機數量是36252人。
自從網約車新政發(fā)布后,將近兩千萬的網約車司機就陷入了一種既憂且喜的狀態(tài)中,喜的是網約車終于合法了,憂的是新政發(fā)布后補貼都沒了,漲價使乘客也減少了,于是收入理所當然地大打折扣。
網約車火熱的夏天逐漸消逝,冬天步步降臨,隨之公布的各地網約車細則更是猶如雪上加霜。北京和上海最具代表性,“京人京車”和“滬籍滬牌”幾乎給外地在京在滬從事網約車營運的司機點了死穴。
對此,廣大的網約車司機群體作何反應?
據媒體采訪報道,河北籍的滴滴快車司機王剛在得知非京籍司機可能被禁止在北京從事網約車業(yè)務時,感覺到“心涼了”。他在今年年初買了輛大眾朗逸,配好北京牌照開始做起了網約車,卻沒想到從上半年開始補貼就一降再降,最終消失了。
作為要養(yǎng)家糊口的男人,他沒有退路。每天上午不到十點出門拉活、半夜兩點回家,賺下來500多塊錢刨除平臺分成和油錢、伙食錢,一天凈賺兩百多??伤€咬牙在堅持著,現在突然告訴他:“這活不讓做了?!蓖鮿偓F在只寄希望于盡早得到一個說法。
“權力的游戲”落幕
分析人士稱,觀察網約車市場的變遷,很有意思,仿佛一場現實版的“權力的游戲”。
無論是司機還是乘客,在商業(yè)戰(zhàn)爭中都相當于棋子。而當游戲落幕,不由自主的棋子曾經被捧得多高,現在摔得就會有多慘。幾千萬網約車司機的現狀似乎印證著這種說法。
據媒體報道稱,目前各地網約車均已發(fā)生較大幅度漲價,并且司機的補貼也早就減少。由此可見,瘋狂燒錢以獲得市場掌控權的“權力的游戲”的確已經告終,無用的棋子能去向何方?
據《報告》數據顯示,在網約車發(fā)達的北京,有40.8%的網約車為非京牌,79%的司機來自外地,符合“京人京車”的不足兩成。
對此專家表示,如果網約車細則不變,必然會有大量網約車司機面臨下崗的命運。在這些即將下崗的司機當中,或許很多人像王剛一樣專門為開網約車買了新車,一旦失業(yè),他們很可能會流向黑車市場。誰來給他們一個交代呢?
凜冬將至。目前網約車新政細則尚未下定論,對于仍然在網約車市場上堅持的司機來說,猶如飄在半空般沒有著落。他們將會去向何方?如何度過這個最冷的冬天?誰敢給出一個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