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云音樂越做越大 音樂軟件究竟誰最坑?
運營商世界網 池佳/文
七月中旬, QQ音樂宣布與海洋音樂(海洋音樂集團,酷狗、酷我音樂)合并,至此,QQ音樂、海洋音樂、阿里音樂的KAT格局徹底終結。但兩大巨頭“平分天下”的愿望似乎并不會像預期的那樣實現,網易云音樂本周一宣布用戶數突破兩億,似乎這批黑馬是要一黑到底了。
繼QQ音樂宣布與海洋音樂合并后,本周一,網易云音樂對外宣布用戶數已突破2億、曲庫過千萬、用戶自主創建歌單總數達8000萬個,貌似有接替海洋音樂成就新的“三足鼎立”格局之勢。
網易云音樂上線兩年,去年七月用戶數便突破1億大關,今年更是勢頭迅猛,距離網易云音樂宣布用戶破億正巧過去了一年的時間,它已然擁有兩億用戶,發展速度之迅猛,不禁讓人感嘆。
音樂版權影響用戶數量
前段時間,小編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個問題:你愿意為了一首歌換音樂軟件嗎?
當今音樂圈,歌星出歌速度讓人都有點跟不上節奏了,歌曲質量卻著實堪憂,好不容易有一首聽著順耳的歌曲準備下載到歌單的時候,卻被無情告知“抱歉,應版權方要求暫不能下載,我們正在爭取中”,可以說,當今音樂圈,得版權者得天下,一大波歌迷甚至路人會跟著幾首歌就換掉自己一直使用的音樂軟件。
用戶數量和曲庫規模是在線音樂平臺比拼的兩大基本數據,其實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用戶數量增長自然是因為曲庫規模壯大,而曲庫規模壯大自然會增加用戶數量,但曲庫規模終究是取決于各家平臺獲得的版權數量。
2016年10月13日,由于曲庫告急,網易云音樂與QQ音樂達成版權合作,也正是因為解決了版權的后顧之憂,網易云音樂的發展速度才在一年間如此迅猛。不過,客觀的看待版權這個問題,它依然是阻擋網易云音樂繼續發展的一座大山,盡管網易云音樂對外稱曲庫數量超千萬,但不得不提到的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依舊是通過與QQ音樂等平臺合作獲得,如今網易云音樂已不是當初無足輕重的音樂軟件,當它威脅到QQ音樂地位的時候,很難預測QQ音樂還是否愿意和網易云音樂繼續分享大部分的音樂版權。
付費聽歌已是大勢所趨
小編前段時間更換了新手機,我為手機安裝了一直使用的某款音樂軟件,當下載歌曲的時候卻吃驚的發現,屏幕上彈出“請付費后暢享”,急忙咨詢朋友才得知,早前的免費下載早已不復存在,如今隨便一首有名氣的歌曲都需要付費才能下載,之前免費下載過的歌曲換了手機就要重新付費下載才能離線聽歌。真是一言不合就收錢了。
而如今的“三大音樂軟件”都是如何盈利的呢?
小編為大家制作了一張音樂軟件會員收費一覽表,可以最直觀的看到到底哪個軟件“最坑”!
單看價格自然是QQ音樂最豪氣,它的豪華版綠鉆三個月的費用甚至是網易云音樂普通會員半年的資費,但如果從會員福利來看,2005年便上線的QQ音樂也確實強大,十余年的沉淀,足以使QQ音樂在綜合功能方面“完爆”其他音樂軟件。再談曲庫規模,拿近日大熱的Bigbang作為例子,QQ音樂擁有其大部分歌曲的版權,覆蓋所有大熱歌曲,只要成為會員便可免費下載,而網易云音樂也因為和QQ音樂有版權上的合作會員可以免費下載,阿里星球就缺少很多歌曲的版權。
但是,阿里星球絕對是目前最為復雜的線上音樂APP,它包含天天試聽播放器、直播、粉絲社區、交易平臺等眾多功能,似乎阿里音樂并不愁沒錢賺,曲庫規模也不是影響其用戶數量的唯一因素,阿里音樂也是小編知道的第一個大力扶持原創音樂、獨立音樂人的公司,或許一段時間之后,阿里音樂可以從這方面獲利不少。
綜合比較,小編看來網易云音樂其實是不錯的選擇,資費中流,曲庫強大,但絕對是建立在它沒有結束和QQ音樂版權合作的情況下。
所以,音樂軟件走向付費模式似乎也已經是大勢所趨,音樂軟件公司不再愿意為用戶買單,而版權和發展方向也決定了他們能否占領音樂市場。